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
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6%、先进钢铁产业增长15.4%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7%……4月22日,河北经济“首季报”出炉,从经济运行态势和多项数据来看,一季度河北工业生产平稳增长,产业发展向“新”提“智”,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。

在石钢精整车间,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贴码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 摄
今年一季度,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。钢铁产业作为我省支柱产业,向着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迈进。
一根根通红的钢坯从加热炉里推出,经过精密轧机的重重轧制之后,“变身”为性能优异的棒材。这是记者在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小棒产线看到的火热场景。
从铸坯加热到轧制,再到棒材精整,十几道工序,上百台工业机器人,工人轻点鼠标,就能遥控多台设备高效运行,整套工序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。
智能燃烧模型一键搞定、“机器人总动员”震撼上演……智慧化、高端化的景象在石钢随处可见。今年1月份,他们的绿色短流程特钢智能工厂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。
“我们构建了一体化‘数智’系统,涵盖设备管理、自动控制、质量管控等方方面面,让工序一‘幕’了然,尽在掌握。”石钢信息物流中心智能制造管理主管黄菁介绍,不仅生产效率高了,还大幅提升了高端钢材的品质。
一季度河北经济运行数据显示,全省九大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均同比增长。其中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先进钢铁、现代轻纺、新材料和健康食品等5个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,增速分别为22.7%、15.4%、12.1%、11.1%和10.4%。
在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华看来,以上数据表明,河北主导产业呈现出较强发展韧性,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显著。
数智化赋能,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的路径探索仍在持续。
日前,河钢集团旗下河钢数字推出升级版碳中和数字化平台(WesCarber),将绿色低碳、能碳协同工艺理念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,助力行业企业实现碳排放精细化管控。鑫海化工大模型成为河北首个合规落地的化工行业大模型,深度融合化工机理与应急知识,降低化工生产工艺损耗和事故风险。
“钢铁产业作为全省工业支柱产业,转型升级步伐较快。”杨华分析认为,应进一步聚焦产品升级和链条延伸,重点发展汽车用钢、电工钢、高纯铁等高端优势产品。从全省来看,应加快重点传统行业数智化发展,打造数字化转型领航企业及优秀场景,持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。
今年以来,河北硬核装备频频上新,创新亮点不断,推动着“河北造”展露新颜。数据显示,一季度,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7%。
石煤机公司生产车间热潮涌动,产品订单“一路狂飙”。今年一季度交付订单额突破3.6亿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
这些订单里,硬核装备频现,不仅有智能掘进装备、高端辅运装备,还有新能源专用车辆等,种类丰富,覆盖面广。

石煤机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测试单轨吊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刘朋朋 摄
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,石煤机着力研发新技术、新产品,不断解锁多元化应用场景。搭载5G远程控制系统,让传统煤机装备变身“智能掘进利器”;搭配云控管理平台,让专用车实现无人驾驶;个性化定制,让海外版钻探装备性能升级……
“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、产品附加值高、产业关联度强等突出特点,是国民经济的脊梁、制造业的核心。”杨华说,装备制造业在河北工业体系和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,数智加持正让河北装备制造业展现新气象。
今年的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推进新型工业化。这对工业设备性能要求更高,带动高端装备产业进一步发展,不断释放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。
1月22日,省发展改革委、省财政厅印发《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》,加力扩围实施“两新”政策。
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,一季度,河北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6.3%。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浪花,掀起了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热潮,加速绘就河北制造业新图景。
“目前,河北在机器人、汽车、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具备一定竞争优势,打造形成了石家庄先进装备、唐山轨道交通、廊坊机器人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。”杨华认为,未来,要以“创新驱动、集群突破”为核心,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应急装备等战略产业。实施“机器人+”应用示范工程,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。
保持向好势头,新动能加速积蓄。一季度数据显示,河北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.7%,增速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.0个百分点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3.1%,高于上年全年0.8个百分点。
在河北大地,工业企业向“新”求变、因“新”进阶,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,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。